【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关于

故宫之旅(下)

上一篇太不正经了,发篇相配对的正常的!


提及故宫,提及故宫里的人们,除了男人之外,更多人对于皇宫的认识还是来自于各种女人的故事。清宫片的泛滥带来的好处之一是让东西六宫不再是几间坐北朝南的小四合院,御花园中的美景牵扯上了众多的恩怨情仇,甚至一个宫名便是代表了一段记忆,陪着曾经住在这儿住过的女人们长存于众人的记忆之中。

因此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好几个小女生从我面前打闹过去,口里嚷着,景仁宫这是景仁宫诶,就是皇后住着的地方,哎你说这儿也就这样嘛……

无论怎样,东六宫的景仁宫、延禧宫、承乾宫、永和宫、钟粹宫、景阳宫这些在电视剧里后宫小主们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如今大部分成为了临展的承展地。此次行程之中有幸碰上的“降龙伏虎尽神通——故宫博物院藏罗汉画特展”和外销瓷展就在延禧宫的展厅之中举行。景仁宫里展示的是最为人所熟知和惊叹的青铜器,两进的青铜器里面旧藏和收集分半,不少精品可以和国博的藏品相对应细细查看,不难看出中原青铜器的一个发展脉络和演变形式。并且故宫所藏的藏品多为捐赠,在学术价值上又有美术价值的体现,像著名的战国狩猎纹壶便藏在景仁宫中,见到时也是有种他乡遇老熟人的感觉。罗汉画展则位于延禧宫的二层展厅之中,从十六罗汉到十八罗汉,三十六罗汉,五百罗汉分门别类的展出,这些画作有白描有工笔,也有写意等等画作,从最初的脱胎于印度的干瘪老瘦形象到乾隆年间的大乘佛法的形象,清晰的脉络让第一次接触到罗汉画的我也略微的懂了一点门道。

“远洋航迹”外销瓷器展是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两馆联手推出的临展,按照时间的线路,主要挑选的就是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纯色瓷和彩瓷。展品从明初一直到清末,青花占了绝大部分,但是相对于我们所熟知的那些青花瓷来看,这些外销瓷的质量真是只能用堪、忧二字来形容,盘心一笔重墨顿下,便告知这是假山石,连皴都没有,纯粹当欣赏当时的不同生态来看了。往后发展到清代还是好了点,估计是青花打开了上层的市场,制作水平也略微的高了一些,并且在最后出现了定制瓷。将自己的族徽和公司印记烧制在磁盘上,有的瓷盘上海绘制了很洛可可中国风的图案,我拍了一些,觉得以后可以做洋装的柄的参考图样用。

景仁宫因为皇后而出了名,但是出了屋脊上的脊兽数量和门口的布置,几乎跟其他的宫殿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延禧宫则不同。它几乎是特立独行于整个皇宫的。

在宣统元年(1909年)端康太妃(光绪帝的瑾妃)主持在延禧宫原址兴工修建一座3层西洋式建筑--水殿。当时对这座西洋宫殿的设想是:水殿的墙壁隔着两层玻璃,玻璃夹层里注水养鱼,在建筑外面也注水养鱼,环以假山相饶。主楼每层9间,底层四面当中各开一门,四周环以围廊。水殿的四角各接3层六角亭1座,底层各开两门,分别与主楼和回廊相通。据《清宫词》、《清稗史》记载,水殿以铜作栋,玻璃为墙,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底层地板亦为玻璃制成,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以上摘录于百度百科的介绍,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延禧宫的水晶宫,钢铁架子已经生锈近乎黑色,和地面只有四条小道相连,一副我自有我的蒸汽朋克风格,别说跟皇宫不搭,便是放到西方,也是一股子反叛的味道。

东六宫开放的部分基本上做了专题陈设,而与之相对应的西六宫则是不同,西六宫包括前面的养心殿都是原展成列,因此在大体上虽然有些大同小异的感觉的,但是细节上几乎每个宫有每个宫的特色。譬如我们特别熟悉的翊坤宫,装饰效果就确实是非常浮夸的,也很漂亮,因为慈禧而分外有名的储秀宫同样也让人有些目不暇接,满院子都是恭维话,真的想问慈禧老太太不觉得渗得慌么?好吧,她肯定不会这么认为的,毕竟几乎整个后宫里都是她的题字手笔,这点上她跟乾隆学了个十成十。

东西两个六宫加起来有好几个不开放,因此我最喜欢的眉庄居住的咸福宫就没有看到。不过在养心殿后面转悠的时候,看到了溥仪最后在宫中生活所留下的一些遗物展,到慈禧之后,宫殿中确实出现了不少西洋风格的东西,先且不说电灯电话,光是有台摆在房间里的三角钢琴,全套的西式餐盘,还有婉容用过的高露洁香水,溥仪用的罗格扎尔的檀香味香氛,在现在都能找得到身影。

我们向来认为紫禁城也好,皇宫也好,离我们太远了,远得从来没有人会亲易的在自己走在紫禁城中的时候,将自己的心态放成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主人。这是一种时间和等级上几乎不可以逾越的差距,但是当看到这些常展,西化的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的时候,这种长时间的距离感竟然被暌违了许久的文物所拉近了。

这或许是那时候的时髦,所留下来的一点足以找寻的痕迹吧。

 

西六宫逛完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就是御花园,可是谁叫我第一天去的是乾隆花园呢。一直住在养心殿的乾隆给自己建造了一个心里的江南,园林式曲折的建筑简直是对身高一米八一上的人的巨大恶意!不过细小精微确实耗费人力物力做到了,例如我一直很喜欢的曲水流觞的亭子,还有比圆明园好太多的仙人承露盘,以及经过友人指点才看出来的地面装饰。将老树的虬根化作镶嵌的景色,衍伸成地面上的几幅画。回廊的窗棂明显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行走在其中有种时时刻刻便能听到墙后婉转啼回的声音的错觉。

而在乾隆花园里著名的三层戏台畅音阁也是我看到过的最为复杂的戏台,二层可以吊人下来,底层可以弹人上来,整个戏台修得繁复无比,可以想象当时在这儿唱戏时的热闹场景,京胡锣鼓喧天,生旦净末皆登场,台上飞下来仙女,台下蹦上来神猴,再加上那绚丽夺目的装饰,眼睛自然是不够看的。

不过宫里人看这些确实也不需要够看,只要眼前的花是不停的,毫无疑问的,脑袋便可以放松,就坐在对面的软榻上看着,宁愿牺牲光线也一定要坐北朝南的阅是楼上观看,你说这是做什么孽呢?或许正是因为戏台上眼睛太花了的,倒置阅是楼里的座位多多少少都有些素雅吧,看着光绪那个小暖阁,还真是和三希堂同出一辙的素雅啊,清一水的银色提花缎子,比起慈禧的著名品牌大雅斋来说,实在是素太多了。

乾隆花园里面有著名的珍宝馆和钟表馆,钟表馆之前几年前来的时候看过,这一次只看了珍宝馆,大禹治水山子固然让人瞠目结舌,但是看上去怎么都有种压力无比大的感觉,不知当时的人如何欣赏,当然还有玉石盆栽水仙、金瓯永固杯这些,说到金瓯永固杯,是友人拿着相机拍摄的,当时不觉得,结果回去之后同寝的姑娘买的纪念品哪哪都有它。还有一间专门供着几十尊佛像的殿,因为是藏传佛教的便没有细看,听说在故宫里有一件房子装了三万尊佛造像,朋友沾光跟随着耿老进去的,一刹那被六万只慈悲眼睛盯着,没站得稳,让老先生半道上扶了他一把。

乾隆临死都住着,一直让嘉庆住在太子宫中的养心殿,正殿依然是宝座加牌匾的式样,著名的“中正仁和”便出自这里,后面的东西两暖阁也是经常会出现在记录上的地方,毕竟属于皇帝办公和娱乐为一体结合的场所嘛,东暖阁有两重宝座,著名的垂帘听政就发生在这儿,西暖阁有佛堂,但更为著名的还是三希堂。

整个房子里都放着不少珍宝,杂项的最多,树木盆栽,想南方一般很少有这种带叶带花的宝石盆栽,纵观全局,一定是因为北方的冬天实在不常见到绿色导致的吧。

三希堂最开始以为很大很大,结果看一下,依然是小飘窗系列,不过窗明几净,三方都可以倚靠,太阳晒进来暖融融的也很舒服,或许在此读书确实是有一番滋味的,以后做阳台飘窗设计是绝对是可以参考的。

上面都有友人带路所以逛得毫无压力,我终于是体会到了我带着人在书院逛的时候那种不明就里不明觉厉的感觉,自己一个人逛的是以前从来没有进去过的文渊阁,两进的院子,以前住着太子,也是著名的藏书楼。四库全书四大版本,有一个版本就是文渊阁版。在介绍里面说是仿照天一阁修建,我倒是没怎么能看得出来,但是和一直以来的故宫红墙不一样的是,这儿的文渊阁是绿色的建筑,蓝色琉璃瓦顶。一看便是居于东方,又求水的地方,和书院一样,书院的吻兽是螭吻也是这个意思。不过有意思的是,这儿未经过修缮的顶部挺好玩,上面都是绘制的海水上的一套一套的书籍,或许取的就是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思吧。

不过太子一直亚历山大的住在这儿,也是要打个同情分的。

在文渊阁前面的文华殿和两边的偏殿是现在的陶瓷珍品馆,不过可惜的是我去的时候文华殿正在抢修灯光,安保的哥哥说这边灯光被投诉了很多次说太差,我开始想着再差的我也见过了比如说国博,但是进了陶瓷馆我觉得我真是太甜了……………………

太虐的过程不表述,郎窑红和豇豆红在灯光下傻傻分不清,哭了出来。

总之故宫的旅程就是这样,两天的旅程我从西华门开始,从午门进入,出去时穿过了神武门,等人的时候在东华门看日落,第一次把这个复杂的宫殿看了一个大概。也是第一次如此详尽的写游记,其实也是再一次的了解。

通常来说不太会写结尾,因为结尾是对于一个东西的告别,但没有不结尾的事情,有的只是延期,或者变成坑,衷心谢谢张林老师的带领指导以及小恩惠,谢谢一月七日的故宫免票,还有那天的阳光,傍晚时一直在头顶的乌鸦和鸽子,崴了脚后真心询问需不需要帮忙的大妈和老大爷,还有东华门外电动车上的萨摩耶,给面子的北京天气,还有每到一个馆里都可以感受得到的暖气。

让这次的旅行变得如此的愉悦。

以至于多年以后也不会忘记的。


评论
热度(4)

© 铁马冰河入梦来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