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关于

随便谈谈瓷器(色彩篇)PART1

随便谈谈瓷器(色彩篇)

方便理解我随性的用了全职做对比,体系十分松懈,随意看看就好。

主要是自己也想系统的将知识理清一遍。

图片基本来自微博@动脉影 @柳叶氘二位,觉得拍的好请加关注!



瓷器作为文物里面的一个大类,可以说是占据了文物的半壁江山的。你去中国任何一个博物馆(史前遗址类和专题博物馆除外)基本上都能见到。先不说怎么来鉴赏,我们先要知道怎么欣赏,为什么他们会被放在博物馆里,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经过近千年的大浪淘沙,基本上每个窑系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代表器型代表色,粗略看来,色彩的冲击度自然是比器型要大。所以我们先从色彩来认识一下好啦。


一.唐代以前。

出现原始瓷的时间非常早,早到了商代,但是大范围的作为独立器型出现则要到了南北朝时期。历史书上著名的“南青北白”就出现在这个时期。打个比方,南朝越窑青瓷就很像前期的嘉世,霸占一方,在隋代之前几乎是青瓷的天下,连北方的巩窑都是烧青瓷的。到了北朝末期比较高质量的白瓷才出现,如果硬要做比喻的话就像是霸图。南青北白的格局一直延续到五代,就算宋代有什么五大名窑,元代青花瓷兴起,明清彩瓷和珐琅的兴盛,但这两种单色瓷一直都在,always存在,尤其是白瓷,几乎是后面彩瓷的基础,让我们慢慢说。

1.早期青瓷为什么不是青的?

虽然称之为青瓷,但是我们看到的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大部分都不是我们现在认同的青色。现代认为的青色一般是在光谱中从蓝到绿的颜色,青瓷的烧制成因是因为青瓷的釉面一般是石灰釉,胎釉里面含有铁粉,靠氧化铁反应决定颜色。如果氧化还原得不好,就会出现偏黄褐色。早期对窑的通风掌控不好,所以早期烧青瓷看他青不青,是要看缘分的。


西晋 青瓷神兽尊 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藏

这件就是青色的



六朝博物馆 西晋 青瓷狮形插器

这件就偏豆色


2.白瓷为什么晚于青瓷出现?

烧白瓷需要将釉料中的金属提纯,早期没有提纯技术,所以烧出来的都是青瓷。掌握了金属提纯技术,白瓷才慢慢出现。白瓷与青瓷并非两个独立制瓷系统,在科学上它们同属青瓷,只是将含铁量降至2%以下,白瓷即可烧成。



据称为北齐 白瓷钵(配图有问题,整理的时候再重新找下图)

可以看到白瓷也不是特别的白,没有解决高岭土和化妆土的问题。



二.唐代

比起南北朝时期,有了很多的新发展,就像是赢来了转折期的第四赛季,霸图第一次从嘉世手中取得胜利,白瓷突飞猛进的技术改变了青瓷为主的格局。最著名的两个窑为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同时,彩瓷开始多姿多彩的出现。像巩县窑的唐青花,铜官窑的釉上彩等等。彩瓷在后世慢慢开始成为大类。活生生的代表,蓝雨约等于釉上彩,微草约等于唐青花。


故宫藏 唐代 越窑青瓷壶


唐代邢窑三足折腰碗

可以看到,比起南北朝时期,青瓷和白瓷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越窑的青色越发的多样,这个时候的窑工可以通过配比釉料,控制窑炉氧气等方式来烧出自己想要的颜色,著名窑口——越窑。越窑里面的精品应该就是秘色瓷。


在传统的纯色瓷愈发的精美的时候,唐代釉上彩和釉下彩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不同轨道的发展。釉上彩是在素色(通常为白色)釉烧制好的瓷器上进行图案绘制,再进炉烧一次,典型代表长沙窑。釉下彩就是在干了的素胚上直接画图,再施釉烧制,典型代表唐青花。

1.为什么秘色瓷这么多争议?

物以稀为贵,在法门寺地宫开启之前,自宋以降,对于秘色瓷的争论一直没停止过。由于技巧失传,从南宋开始的争论针对名字总体来说分为三点:1.颜色比较扑朔迷离。2.配方保密。3.皇家贡品。釉色也一直是争论的重点,偏黄偏灰褐色的釉色有时候也会被算到秘色瓷里面来。三是时间,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一个观点:上至咸通八年,下至宋哲宗元祐年间,超越了这个时间段,就不是秘色瓷”。之前的叫 “秘宗瓷”,之后的,则叫“类秘瓷”。

从名字,到釉色,到时代都会有各种争议。

到1987年法门寺地宫开了以后才有标准器,现在一般来说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4件《物账碑》记载的秘色瓷和苏博藏大修虎丘云岩寺塔于塔第三层出土的秘色瓷莲花碗味标准器。主流观点认为:秘色瓷的秘来自于配方的保密,时代从晚唐到北宋,秘色瓷的烧制从工艺来说远远领先同时期瓷器,瓷胎非常密实,可和几百年以后康乾时期的糯米胎相比。釉色为青釉,是越州窑的精品。

直到看到标叔一张图,才真正确定“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不是骗人的。秘色瓷一直以来被尊为中国瓷器史上之最,比元青花、五大名窑更高一个档次。真要说,那就相当于是瓷器史上的叶修!叶修啊!




苏博藏  虎丘寺塔出土秘色瓷莲花碗

因为灯光原因,很多青色的秘色瓷都被拍成了酱油色,这个青色差不多算是比较还原的秘色瓷颜色了。


2.唐三彩哪儿去了?

提到唐朝第一反应和瓷器有关的是唐三彩,其实唐三彩不属于瓷器。唐三彩主要来自于巩县窑,唐三彩器皆以陶为胎,是一种低温彩瓷陶器,三彩一般都是陪葬器皿,也就是明器。因此不能算在瓷器里面。


3.唐代就有了青花瓷?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于青花瓷的争论分为两派:一派是青花就是元代发展起来的。但是这种观点一开始就立不住脚,在元代,元青花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前期肯定有个沉淀过程,不可能突然出现。另一派认为青花是外来文化的影响。经过考古发掘,从金沙塔塔基的14片宋青花瓷片,到1998年发掘的黑石号沉船里的三件唐青花,把青花瓷的出现时间提早到了唐代。唐青花满足了青花瓷的三个条件。1、必须是在白瓷上;2、用氧化钴作彩料;3、作为釉下彩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到现在为止,唐青花仅出现了六件:黑石号三件,中国两件伊朗一件,其他号称唐青花的基本上都是假的。

青花瓷从出现到集中爆发期间还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然后迅速的统领了整个后三代的审美,很像第五赛季到第七赛季的微草



“黑石号”沉船打捞上来的唐青花(网上找图)


4. 釉上彩的发明代表了什么?

长沙窑是开建于晚唐,兴盛于五代的民窑,在长沙窑第一次出现了釉上彩。中国一个非常大的门类,釉上彩开始兴盛,从长沙窑到宋代磁州窑的红绿彩,再到明代的成化、嘉靖、万历的五彩瓷(著名的拍出天价的成化斗鸡杯就属于这个系列)再到康乾时期的粉彩、五彩都是来自于唐代看上去并不那么好看的釉上彩。从长沙窑的釉上彩开始,瓷器上的图案成为重点,而非造型了。


国博藏 长沙窑青釉褐纹诗文壶

著名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说实话,在唐代之前,瓷器一直是类玉的。人们一直崇尚的青色、白色除了是最先开始烧出的成色之外,追求的更薄、更透、更轻盈无非是一直在向玉靠拢。“玉器受天然玉料的局限,不可能大量制作,于是先民致力于人工制造类似玉器的器皿,而把这种追求放在提高陶器工艺的基础上,则是最现实的了。这样,受玉器文明的长期熏陶,在不断提高制陶技艺的基础上,追求陶器的玉器效果,以满足人们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需要。这种执着的追求,从釉陶,硬质陶得到启示,在先进技艺和一定的物质条件下,逐渐达到理想的瓷器目标。”但是在宋代之后,彩瓷出现,让瓷器中的部分和玉器分道扬镳。因此不得不说,元代,是审美的一个转变时期。让我之后接着再说。

当然除了唐代有大头还有一些小的有特色的纹样,如绞胎、灰釉、黄釉等等,因为影响力不是那么大,就不一一赘述了。

下一章大约是总结归纳宋代瓷器吧。

评论(3)
热度(86)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铁马冰河入梦来 | Powered by LOFTER